在元末明初这段历史上,和尚占据了重要的角色。这有历史原因。按照南炳文、汤纲所著的《明史》的记载,元代僧道人数非常多,尤其是到了元代后期。1337年,嘉兴路有僧道二千七百人。
朱元璋,他在饥寒交迫的时候,后来出家当了和尚。还有元末的一方势力陈友谅手下的一员大将,张定边,参考野史的记载,此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,并且寿命还挺长。
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后,他给后世子孙定了不少规矩,希望大明王朝可以按照他的预想发展,但是偏偏太子朱标的早死,又起波澜。后来继承皇位。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,让大明王朝来到了新的篇章。
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,有一个和尚发挥了重要作用,这就是我今天想重点写的人,。
姚广孝,“年十四,度为僧,名道衍”。根据《明史·姚广孝传》的记载,高皇后死,为他的诸位皇子选择高僧侍奉,“宗泐时为左善世,举道衍”,于是有了姚广孝和朱棣的历史性会面,两人相谈甚欢,后来姚广孝就去了北平,担任庆寿寺主持。
来自《皇明通纪集要》的记载,“太祖择名僧辅诸王。文皇帝时为燕王。广孝自请于文皇日:殿下若能用臣,臣当奉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。”
按照何孝荣老师在《论姚广孝与“新明朝”的建立》里的论证,姚广孝许朱棣奉一白帽子与戴,是明朝后期才出现的,明朝中期之前,并没有这个说法。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,朱棣和姚广孝会面的时候,朱标的身体还算健康,明显朱标才是皇位最佳继承人,莫非姚广孝当时就慧眼识珠,一眼认定朱棣才是真龙天子?当然这种概率不大。由此可见,白帽子这事,大概率是后人强加给姚广孝的故事。
不能否认的是,在靖难之役中,姚广孝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按照《明史·姚广孝传》的记载,在朱允炆削藩,周王、湘王、代王、齐王、岷王获罪,姚广孝就劝朱棣起兵。朱棣担心民心向着朱允炆,姚广孝的回答就挺有意思,“臣知天道,何论民心”。就姚广孝这口才,朱棣也架不住姚广孝这么个怂恿法。
在姚广孝的暗示里,朱棣才是真龙天子。天道承认朱棣,朱棣就能成功。是不是这说法听起来有点玄幻?但是在他们的理解就很正常,天子的权力,来自上天的认可。天子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。这种皇权体系下,姚广孝这么劝朱棣,也是属于旁人听起来玄幻,但是当事人觉得很有道理。
朱棣决定起兵,“适大风雨至,檐瓦堕地,成祖色变。道衍曰:“祥也。飞龙在天,从以风雨。瓦堕,将易黄也。”
你就说姚广孝重要不重要?这个关键场合,还得是姚广孝反应迅速,化解尴尬,愣是让在场的人,再次感受到此乃祥兆,稳定军心。
姚广孝关键时候,在军事上的作用也很重要。当朱棣率军去袭击大宁,带兵攻打北平,这时候,姚广孝指挥队伍,稳固防守,击退了进攻者。等援兵到了后,将士们一鼓作气,内外合击,取得胜利。李景隆,平安等人失败逃走。
说起李景隆,这人也确实很难让人理解他的一些所作所为,很难说,他究竟是真草包,还是真卧底,总之,朱允炆的失败,李景隆占了不小的原因。
在靖难之役关键时候,姚广孝劝朱棣,“毋下城邑,疾趋京师。京师单弱,势必举。”
这份魄力,充分体现了一个军师的重要性。一个敢劝,一个敢听,后来,朱棣就一路攻破了南京城。
从这些事情里,都能看出来,姚广孝在靖难之役的重要性。靖难之役结束后,朱棣当上皇帝,对于姚广孝进行了厚赏。如果说之前的那些,体现了姚广孝在军事上的能力居多,在功成名就之后的姚广孝,体现了他对于人心的把控。
“帝与语,呼少师而不名。命蓄发,不肯。赐第及两宫人,皆不受。常居僧寺,冠带而朝,退仍缁衣。出振苏、湖。至长洲,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。”
功成名就的姚广孝,格外低调,赏赐能不接受,就不接受。时常居住在僧寺。
洪武年间的那些志得意满的将领,后来被朱元璋所杀的人不少,这些人,都是前车之鉴。尤其是同样是军师,李善长为朱元璋立下了不少战功。朱元璋封赏李善长的时候,未曾吝啬,下手杀李善长的时候,朱元璋也没有手软。
姚广孝之所以怂恿朱棣起兵,绝不是没有所图,但是从朱棣当上皇帝后,姚广孝的表现来看,姚广孝图的,也不是什么功名利禄,金银珠宝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姚广孝还真不愧是个和尚,他居然能把名利当成身外之物。
有的人的追求,是超越俗世的。姚广孝十四岁就是个僧人,他佛法上的造诣也不低,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学素养,他既有出世的想法,也有入世的想法,这样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姚广孝对于朱棣的赏赐不动心了。
1418年,姚广孝结束了他的一生。
对于姚广孝的评价,其实还真是有比较大的变化,因为靖难之役,朱棣时期,对于姚广孝的评价,当然是歌功颂德居多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人开始怀念朱允炆,反对朱棣夺皇位,于是靖难功臣姚广孝也跟着遭殃。嘉靖年间,朱厚熜下令撤销了姚广孝在太庙里的牌位。到了清朝时期,对于姚广孝,就更是否定居多。
这种因为时间的不同,社会环境的不同,导致对于人物评价相差非常大的情况,其实我们在历史上,看到的次数也不少。
同样的史料,站位不同,观点可能截然相反。所以,读历史,也就只能做到尽量客观,很多评价,其实是主观的。
史料参考:
《明史(上下册)》
《明史·姚广孝传》
《论姚广孝与“新明朝”的建立》
《皇明通纪集要》
《明太宗实录》
股票加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